2025年3月,某縣級水廠的月度報表顯示:自來水生產環節的“跑冒滴漏"導致單噸水成本比行業均值高18%。而隔壁水廠同期更換MPG-5099S水質監測儀后,每月節水超1000噸——同樣的監測精度,為何差距如此懸殊?
在水質監測環節,傳統設備采用“常開式"取水模式:24小時不間斷從管網抽取水樣,即便夜間水質穩定期也持續運行。以行業平均流量50L/h計算,一臺設備每天耗水1.2噸,全年高達438噸。若水廠部署10臺監測儀,年耗水量可填滿一個小型水庫(約4380噸)。
“以前覺得這點水不算什么,直到看到水費單才驚覺:一年光監測取水就花了近2萬元。"某南方縣級水廠負責人坦言。更棘手的是,部分水廠為節省成本減少取水頻率,導致數據失真,面臨監管處罰風險。
MPG-5099S的定時取水功能重新定義了監測儀的用水邏輯。通過內置智能控制系統,設備可根據水質波動規律設置取水周期,例如“工作1小時、停機2小時"的“斷2開1"模式(可自定義調整)。
技術原理:
• 流量控制:設備取水流量穩定在50-60L/h(數據來源:《MPG-5099S產品介紹》),精確匹配檢測需求;
• 時間調度:非高峰時段自動停機,避免無效取水。以每日工作8小時計算,單日耗水量降至0.4噸,僅為傳統設備的1/3;
• 應急響應:當檢測到水質異常(如余氯突降),系統自動切換為連續監測,確保數據不中斷。
節水效益測算(以單臺設備為例):
運行模式 | 日均耗水量 | 年均耗水量 | 年節水總量 | 年節省水費(按5元/噸計) |
傳統常開模式 | 1.2噸 | 438噸 | - | - |
MPG-5099S定時模式 | 0.4噸 | 146噸 | 292噸 | 1460元 |
若水廠部署40臺MPG-5099S,年節水總量可達11680噸,接近12000噸,相當于為3000人提供一年的生活用水(按日均100L/人計算)。
2025年5月,湖北某縣級水廠(日供水1萬噸)將10臺傳統監測儀更換為MPG-5099S,啟用“斷2開1"定時取水模式。30天后數據顯示:
• 取水總量:從36噸降至12噸,節水率66.7%;
• 運維反饋:設備未出現數據斷檔,余氯、濁度等指標監測精度符合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(GB 5749-2025)》要求(余氯±3%FS,濁度±3%FS);
• 綜合效益:除節水外,因停機時間增加,試劑消耗減少20%,年綜合成本降低約1.2萬元。
在“雙碳"目標與水資源緊張的雙重壓力下,節水已成為水廠降本增效的核心課題。MPG-5099S的定時取水技術不僅直接減少水費支出,更通過“數據驅動+智能調度"模式,推動監測環節從“粗放式"向“精細化"轉型。
對于中小水廠而言,這一功能尤為關鍵:無需復雜改造,僅通過設備升級即可實現水資源與運營成本的雙重優化。正如某水務集團工程師評價:“過去節水要靠管網改造,現在一臺監測儀就能邁出第一步。"
行動建議:
• 水質穩定的市政水廠:優先采用“斷2開1"模式,平衡節水與數據連續性;
• 工業廢水處理場景:根據生產周期自定義取水時段,避免夜間無效運行;
• 高耗水地區:結合當地水資源費標準,測算投資回報周期(通常6-8個月可收回設備差價)。
從“被動耗水"到“主動節水",MPG-5099S的定時取水功能正在重新定義水質監測的“綠色標準"。對于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水廠而言,這不僅是一項技術升級,更是應對資源約束的必然選擇。